临床输血与检验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国际刊号:1671-2587
国内刊号:34-1239/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6634 人次
 
    本刊论文
中国科技工作者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征分析研究

    引言

  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理论认为,科技英语文章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楚性及准确性。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外界客观因素以及人们各类复杂的心理原因,加之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等因素使科技英语论文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准确”。在人类的语言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们复杂心理与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类表达方式语言学家就称为模糊限制语。这种模糊表达式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忽视。直到相关模糊理论问世以来,模糊限制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才开始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人们也发现在学术英语论文中也大量存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许多语言表达式所指称的客观世界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人类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作者为获得某些交际策略而实施的语言手段等。因上述种种因素,作者并不把所有的问题讲得很清楚、很明确、很肯定。他们通常使用模糊限制语来灵活的表达自己不太肯定的内容, 从而避免把话说的太死、太绝对,使其言语表达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如英文中的:“kind of, nearly, about, somewhat, almost, to some extent, according to”等词语就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在研究西方语言模糊理论并结合中国科技工作者自身使用模糊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1.有关模糊限制语研究概述

  最早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这个术语的学者是美国生成语义学家G. Lacoff(1972)。他在“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一文中指出,模糊限制语是“一些具有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or less fuzzy)。Channell(1994)归纳了模糊限制语在英语科技论文中的六大语用功能。“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不想说明详情”,“具有劝导性”,“缺少具体信息”,“自我保护”以及“有力和礼貌”。Prince等科研工作者(1982)对医学用语进行调查研究时指出,医务人员在讨论有关医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许多难以准确表达的情况,为了更科学、客观地描述客观现实,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如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pri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Myers(1989)认为,模糊限制语是极其有效的礼貌交际策略。使用模糊限制语有助于使作者恰如其分地表述科学命题,准确且有策略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大被认可的有效性。我国学者如何自然(1985)、陈治安(1995)也撰文指出,模糊限制语在语言尤其是口语中使用较为普遍。俞东明(1997)在《语法歧义与语用模糊的对比研究》一文中指出,必须用动态语用学的研究方法来制定识别语法歧义与语用模糊的标准与方法。

  本文在以国内核心期刊上任选的400篇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为语料来源,从认知语用层面对这些摘要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2.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

  从可否改变话语结构的语义这一角度来说,模糊限制语一般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对话语结构的原语义作一些改变,对话语变动的范围作出界定,或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从内容上作一修正。这类典型模糊限制语如 kind of, almost, more or less, to some extent, approximately, about, roughly, to some extent等。而那些在范围、数量、程度上有伸缩性的限制语称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此类限制语一般不改变话语结构的语义,其语气不太肯定、趋向缓和。这类限制语有两大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作者缓和或减少话语的绝对性,避免太过主观臆断,给作者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为了保护读者负面面子,而使用一些委婉、含蓄的措辞,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话语的武断性与主观性,避免把作者的观点强加于读者,从而增加了被读者认可的机会,有效地保护了作者自己正面面子的需求。此类典型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有 probably, according to, may, might, as far as, as is known, I’m afraid, possibly, as…is concerned等。

  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写科技论文时,为了反映客观事实,为了避免作者的主观武断,他们在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语言表现为科学命题时,首要协调好作者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使用模糊限制语便能恰到好处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这样的模糊限制语不失为一种自然、得体的表达手法。因此,从科学命题本身及命题内容与作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来看,从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英语论文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特征与偏好来看,英语模糊限制语大体可分为两类:近似语(approximators)和遁词(shields)。近似语是对有关数量、频度、时间及程度等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如sort of, relatively, more or less, roughly, mostly, nearly, almost, to some extent, somewhat, approximately, about 等。遁词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最常最长使用的一种模糊限制语,反映了作者对命题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作者的认知倾向。遁词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情态动词(如might, could, would, may等);可能性的形容词和副词,(如possibly, presumably, approximately, likely, probably, roughly等); 一些有认知倾向的动词(如 imply, implicate, show, suggest, indicate等)。

  3. 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征与语用功能

  3.1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准确地陈述作者的观点,能严谨地、恰如其分地表现科学

  命题

  因为科技工作者从实证性研究中所得出的学术结论在被学术界及社会认可之前都具有不确定性、可探讨性等特点。为此,科技工作者要尽可能客观、准确地表述命题。为此目的,他们通常使用一些在程度、数量、频率、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的词语--模糊限制语。同时,这类词语能对读者起到暗示作用,让读者获知所暗示命题的不确定性,暗示读者这只是作者的推理结论,或暗示读者尚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准确性。另外,中国科技工作者又深受含蓄、谦虚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论文写作中经常借助模糊限制语伸缩性这一特点使其表述趋向于准确,态度更为谨慎、谦虚。对一些不必精确或无法精确的内容进行表述时,也可通过模糊词语来进行限定、修饰,以达到准确地表达思想的目的。这类词语有:roughly, essentially, approximately, about, virtually, could, can, might, may, suggest, seem, possible, probably, presumably等。请看以下例句:

  (1)This kind of copper wire is roughly 0.5 millimeters.

  “roughly”这个模糊限制语表明作者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同时也能给自己留有余地,避免把话说得太绝对。若不用这类词,则其“断言”程度就过高,这也不符合科学精神与学术要求。

  (2)Most scientists virtually believe that in any case, such a view would seem to have so large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ntal life of animals.

  作者用 “most” 和“virtually” 这两个模糊限制语指明了科学家门的看法与作者自己的态度,即科学家们在此问题上看法可能不是绝对一致的。

  3.2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顾及作者、读者双方的正面或负面面子,能有效地减轻作者的责任,增加读者的认可度

  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论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与语用功能就是通过维护作者与读者的面子来调剂二者的关系。一方面,这类词语能很好的保护作者,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免受或减轻同行专家及其他一般读者的批评与责难。模糊限制语在帮助作者维护他们的名誉方面起到保险作用。Myers(1989)曾讨论过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他认为在陈述观点时,总是存在着对作者或读者潜在面子的危险。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英语论文中,存在着大量使用非人称结构的现象,其语用目的就是要达到作者空缺(absence of writer)的效果,通过使用非人称结构的句子可使作者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模糊,在避免有可能危及同行读者或一般读者的言语行为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作者的正面面子。因此,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英语论文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非人称主语,形式主语it的典型句式结构。如下面的句子:

  (1)This shift could be partially caused by coiled-coil portion.

  (2)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wire resistance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electric current.

  (3)It might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termining factor for the protein response was……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陈述命题时尽量不提自己。使用

  这些非人称结构保证了作者不作言过其实的断言,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读者对作者自身的不赞同,增加了读者的认可度。作为一种语用交际策略,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用交际策略,能有效地帮助于作者恰当地表述命题,从而避免由于措辞不当或语言使用不慎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这种策略的使用也体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尊重他人、谦虚、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结语

  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科技英语论文中使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正是科技论文语体的要求,表现了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估测与推断,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含蓄、谦虚及尊重他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正因为模糊限制语特定的语用功能,科学论述或命题陈述才得以精确、可靠。同时,模糊限制语也体现了语言的人际语用功能,作为一种维护作者与读者面子的手段,使用这类词语能很好地调剂二者的关系,维护双方的面子需求。本文只是粗略介绍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征与功能,有关此课题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学者们做大量的工作。目前,有关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同人类学、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语境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相结合。在认知与人类学领域,如能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我们就会发现模糊限制语在此研究中的作用将会显的尤为重要,在对人类认知语用学的探索中将起到凸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rown, P. and Levinson, University in language usage :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UP, Cambridge. 1978,(8):125-145

  [2] Hyland, K. 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 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 (17/4):433-454

  [3] 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A].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Papers [C]. 1972, (8): 183-228

  [4] Myers, G. 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c articles [J], 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1): 1-35

  [5] Prince, J. Genre Analysis: English for Academic Research [J], CVP, 1982,(6):12-25

  [6] 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词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 (1): 18-24

  [7] 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1985,(5): 27-31

  [8] 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 外国语,1997,(6): 29-35

  注:此项目获准立项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号:07J006Z)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临床输血与检验》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